卫星通信同步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4/07/30

近几年国内外卫星建设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已经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热点和趋势。通过发射大量低轨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覆盖,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高带宽的卫星通信服务。相比传统高轨同步卫星,低轨卫星具有低时延、低成本、广覆盖等优点,但是相比传统蜂窝地面通信,低轨卫星的传输时延和多普勒效应对地面终端都提出了很大挑战。

信号从地面发射到卫星,然后再从卫星返回到地面,这个往返时延就是卫星通信的主要时延来源之一。根据卫星的轨道高度,这个时延通常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之间,这对卫星通信的影响很大,所以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克服上述时延带来的延时问题。

同时,卫星通信必须考虑卫星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尤其是低轨卫星,由于它相对地面的运动速率较高,所以通信信号的多普勒效应更加显著。比如,在没有任何频偏补偿的情况下,地面终端将面对几十千赫兹甚至兆赫兹级别的多普勒频移,这给卫星终端和网络间的频率同步带来很大挑战。

针对卫星通信的大时延和大频偏问题,卫星终端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预补偿技术,无论是接收信号还是发送信号,终端都需要对时偏和频偏进行预补偿,以保证收发信号的时频偏性能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供后级模块进一步精细化处理。终端对时频偏的预补偿信息需要依赖卫星的星历信息,所以卫星通信中必须周期性广播星历信息供终端不断更新时频偏预补偿信息。此外,终端也需要具备GNSS能力,这样能够以足够的精度估计预补偿的定时和频偏信息。

如下图所示,首先终端通过卫星广播信息获取当前服务卫星的星历信息(EphemerisInfo),具体包括卫星的坐标,移动速度以及轨道信息等。同时,通过GNSS模块获取自身的GNSS信息(GNSSInfo),具体包括终端的坐标以及移动速度等。然后,终端根据星历信息和自身的GNSS信息就可以估计通信链路上的多普勒频移和传输时延了。

图1:终端的时频偏预估计

当终端获取了多普勒频移和传输时延信息,就可以对通信链路进行相应的时频偏预补偿了。下面介绍的是终端整体的预补偿实现流程。

一、终端接收链路的预补偿方案

1)协议栈基于卫星星历信息和本地位置信息周期性预估多普勒频偏值和传输时延

2)DFE接收通道支持多谱勒频偏补偿和定时调整,保证信号接收符合基带处理要求

3)基带基于定时调整接收窗,对DFE频偏补偿后信号进行残留频偏估计和补偿,以满足基带解调译码性能要求。

图2:终端接收链路的预补偿方案

二、终端发送链路的预补偿方案

1)协议栈基于卫星星历信息和本地位置信息周期性预估多普勒频偏值和传输时延

2)基带基于定时调整发送信号给DFE,基带也可支持发送频偏的预补偿。

3)DFE基于定时调整接收基带传输的信号,DFE也可支持发送频偏的预补偿。

图3:终端发送链路的预补偿方案

上述时频偏同步技术,在白盒子芯片设计与解决方案中完成详细设计与技术验证,可满足卫星通信兆赫兹级别的多普勒频偏和百毫秒级别的大时延,峰值速率可达数百兆级。白盒子微电子为低轨卫星提供全套通信套片方案,内置极具竞争力的核心算法,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高带宽的卫星通信体验,推动国内自主可控卫星终端产业链的加速发展。

关于白盒子微电子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由IC行业资深人士领军组建的芯片设计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西安、成都设立研发中心。公司致力于SDH(软件定义硬件)先进芯片设计技术研究,目标是通过架构创新,成为天地一体、全场景、全链路的核心通信套片供应商。